原标题:木空酒道26:为啥乐酒不疲,简单的答案是。。。
买酒瓶,还是卖酒瓶吗?
弄瓶白酒很方便这是大因
《水浒传》中的酒文化非常出名,有酒后打虎的武松,还有酒肉和尚鲁智深等
邮票、字画、瓷器、书籍……这些都是深受收藏者喜爱的藏品,家住城区的何明华却爱好收藏小酒,14年来,他收集了500多个品种628瓶、包装完好的迷你型中外名酒,摆满了书房一个10层的柜子。
为啥这么说?我想起了句名言: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谈喝酒,必须有酒,否则连酒都没有,或者弄瓶酒如同淘宝,乐酒爱喝酒就无从谈起。
众所周知的“酒仙”李白,“醉翁”欧阳修,“饮酒诗人”陶渊明……这些古人都是我们印象中的好酒量。那么!问题来了,为什么古人喝酒可以千杯不醉呢?古代的酒究竟有多少度呢?
许多市民有收藏邮票、字画、瓷器、书籍等爱好,而城区万达御景名宅小区何明华先生的收藏与众不同——小酒。14年来,何明华收集了500多个品种628瓶、包装完好的迷你型中外名酒,摆满了书房一个10层的柜子,就像是了解酒文化的一个小窗口,透出浓厚的文化气息。
目前的形势是这样的,谁若是想喝酒,并手头上有钱,买什么酒都很方便。这就把前提大因确立了,便于去探讨酒里酒外的文化现象。
其实一直到宋以前,古人喝的大多是米酒。米酒酒精含量不高,味道偏甜,是那时人们的主要饮用酒。因此,古人的酒量未必有现代人的大。
书房摆放600多瓶小酒
这里专门提及白酒,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。一是存放白酒是当代中国人的传统,尤其在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,白酒是家庭必备酒。许多人唯白酒是从,不习惯甚至没喝过白酒外的酒。二是本书讲酒文化也是侧重于白酒文化,毕竟白酒统领中国酒市场,人们平时笼统地讲酒文化,其实也是专指白酒而言。
其实,不是古人普遍酒量很大,而是他们喝的酒,不是蒸馏酒,而是发酵酒。这种酒,与如今的米酒和黄酒较为相似,酒精度数比较低,多数只有几度左右,度数高的也就是10几度。也就是现在人们的喝的啤酒的度数吧!
3月21日上午,记者见到何明华时,一眼就能看到客厅4层的壁柜上摆满形状各异的小酒瓶。“这些不是空瓶子,里面装的可是货真价实的好酒。”何明华说,客厅里只放了100来瓶小酒,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。接着,他带记者来到他的书房参观收藏的小酒。
在白酒凭票供应的年代,买瓶酒很不方便,有钱未必能买到酒。喜饮者靠饮散酒过酒瘾,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,喝上喝不上酒全成了问题,哪来的那么多讲究,也就很少提及酒文化。如今酒源丰富,酒牌众多,高中低档的全香型酒无缺。酒充斥在大大小小实体商家酒店,想喝嘛就买嘛,一手交钱一手拿酒,现喝现买,存上几瓶也很正常。喜欢赶潮流者,网上购买比线下购买还方便,只需按键下单,不出家门,自会有快递员送酒来。
No, no, no 。
《水浒传》中的酒文化非常出名,有酒后打虎的武松,还有酒肉和尚鲁智深等。在小说中,武松喝酒动辄就是十几碗甚至是几十碗,而鲁智深更夸张,喝了十多碗酒后还要再喝一桶。
在这个10层格子的大柜子里,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包装完好的迷你型中外名酒,既有中国传统八大名白酒,也有威士忌、人头马、XO、伏特加等洋酒;这些小瓶酒的造型、包装材质各异,令人目不暇接;很多小酒还是成套的,既有包装图案上的成套,如戏剧脸谱、麻将子等,还有酒的品种上的成套,如黄酒、梅花酒、桂花酒、女儿红等组成一套等等。
是要喝烧酒了!
这种酒酒精含量低,一般也就是15度左右,只是比啤酒度数高一些而已,并且味道也远远不如蒸馏酒辛辣,反而微微发甜。所以这才符合古代人动辄十几碗大碗饮酒的场面,如此看来,如果将现代常喝高度数白酒的人拿到古代,估计个个都是“酒中仙”了。
提及收藏小酒,何明华侃侃道来。2004年一次朋友聚会,他因身体不太舒服本不想喝酒,朋友从包里拿出1瓶造型像元宝的酒,2两装的,称他只需喝这瓶。看到这款名为“招财进宝”的酒瓶小巧玲珑、精美如艺术品的样子,何明华喝完后还找朋友要了一瓶带回家作为装饰。此后,何明华只要看到喜欢的就买回来,有时还让朋友从外地帮忙买。“小酒集酒瓶、酒标、酒液于一体,融历史、文化、艺术于一身,意义远远超过了酒本身。”何明华介绍,小酒收藏在国内叫作小酒、酒样、酒版、样品酒、小瓶酒、酒伴等。
想喝酒了,不用叫翠花,喊一声“老婆,上盘花生米”,便可进入酒界。
挑一挑回去慢慢喝吧。
不够,那就推一车回去呗。
从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发酵酒,度数最多不高过20;大多是10度以下的米酒,发酵后就过滤而得,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20度以下的,甚至是10几度左右。还有《水浒传》里的“智取生辰纲”中,有一段讲到杨智带的梁府里的人,在大热天买酒解渴,酒到了可以解渴的时候。这段故事足以证明,古代的酒度数是很低的。
成“半个酒文化专家”
如此这般简单的事,全在于酒的普及与推广,堪称无处不有全覆盖。若缺乏酒存在这个大因,光凭感觉乐酒爱酒,其实毫无意义。
“喝了一瓶酒,不会马上走
白酒是宋元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的,其学名叫蒸馏酒,又因为白酒可以点燃,所以也叫烧酒。烧酒非古法也。自元时始创其法……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,和曲酿瓮中七日,以甑蒸取。其清如水,味极浓烈,盖酒露也。
何明华不仅喜爱这些小酒富有独特地域特点的艺术造型,对酒文化和历史也比较有研究,每个产地的酒都能讲出相关故事来。何明华说:“每一个小酒瓶都令我着迷,它们太漂亮了,所以我愿意花时间去琢磨酒的文化。”
乱世保生存,盛世讲文化。
喝了两瓶酒,劝你你不走
到了元朝,酿酒工艺改造,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,这种工艺酿造出来的酒接近现代工艺,酒的度数也比较高,所以即便是武松,连饮十八碗以后也是不胜酒力。
何明华取出一瓶带有川剧脸谱的小酒与记者共赏。这瓶小酒酒瓶质地是白瓷的,瓶身瓶盖上布满了各种川剧脸谱,脸谱排列有序,色彩艳丽,脸谱酒瓶的图案中,有“国粹酒”三个字以及泸州酒业公司出品字样。“泸州酒厂历史悠久,有建于明代的古窖池,窖池里的窖泥,年复一年浸染在酒液中,飘出浓郁的窖香……”何明华说,用这种窖泥生产出的美酒,再用川剧脸谱瓷瓶来盛装,令人联想到川剧的变脸绝技,很好地彰显出地域文化。“你知道稻花香最早的酒是什么样子的吗?我就收藏了一瓶。”说着,何明华找出一个小酒瓶,造型是古坛形,瓶身暗红色的龙凤图案,这款42度的稻花香酒还标有“楚燕香”3个篆体字。“这瓶是上世纪90年代生产的,稻花香这个品牌的名字来源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。”何明华介绍,稻花香酒是从宜昌走出去的大品牌,从“跟往事干杯”到“浓浓三峡情,滴滴稻花香”,再到“人生丰收时刻——稻花香”,是蕴含了历史文化的白酒品牌。
近些年来,酒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变换身姿,迎合着酒民的消费情绪,从有啥喝啥,到想喝啥就有啥,实际跨度似飞越。酒文化作为酒的附加值,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开发,文化含量与品位与酒姿俱进。摈弃一些劣质习气,还酒文化本来面目,原来喝酒这档子事,并不像某些人痛斥得那么无德无形,只要按酒道行事,喝酒是件很文化的事。
喝了三瓶酒,勉强可以走
古代的酒一般都是曲酿发酵酒,度数比较低,9度到18度那样,后来的蒸馏烧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酒,大概接近50度,在《本草纲目》的记载里,烧酒在是元朝时出现的。
他还打趣地说道:“现在我那帮老朋友都调侃我是半个酒文化专家。”
木空执著,近五年来写了九部与酒文化相关的书,称得上资深酒文化爱好者。虽是挣了点版税,这并没让木空有多少成就感,放在书橱里无人理会,也是废纸一堆。但这些不是废纸的废纸们,终于变废为宝了。木空最欣慰的一件事,在一干朋友们策划下,出品了一款包含“木空”字样的酒,即椌酒。
喝了四瓶酒,扶着墙壁走
而现在的白酒,度数低的40多度,高的60多度,能喝上几瓶的不死也得残了,要是古代,打仗前喝点现在的白酒热热身,那么恭喜你,中奖了。
小酒收藏丰富业余生活
成果才露尖尖角,别看实体酒与木空无实体瓜葛,但毕竟动用了木空酒文化,成全了为酒消得“满脸字”的木空。
喝了五瓶酒,我走墙也走
在众多的收藏爱好者中,小酒收藏是冷门,在宜昌像何明华这样的收藏爱好者寥寥无几。“经常在网上与朋友交流学习小酒收藏,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。”何明华说,之所以能收藏到这么多小酒,不少珍品是与外地的收藏爱好者在网上交易达成的。
引出佳酿网总编文刀刘的话概括,椌酒的出现,标志着木空酒文化走向文化酒,这在全国也是首创,值得干三杯。
喝了六瓶酒,墙走我不走”
何明华介绍,刚开始收藏小酒,偏重于追求外观和数量,后来发现各种小酒其实挺多的,不可能收齐全了,因而他开始注意成系列收藏,成套、成系列的小酒收藏,更容易升值。除了注重酒质、酒的品牌外,注意酒的生产年份和款式是否属于限量版,仍然是一个追求的目标,因为收藏都是物以稀为贵。
从酒文化到文化酒的跨越,究因的话,全是弄瓶白酒很方便。
今天带你看看台湾埔里绍兴酒厂,酒文化馆
在这些系列小酒收藏中,一套麻将子形的酒瓶,瓷瓶上印有“东”“西”“南”“北”“中”“发”,共6瓶,每瓶50毫升。何明华说:“把酒文化融入麻将文化中,也是很有特色。”
那天离开日月潭,我们顺路到位于南投县埔里镇的埔里酒厂,这是成立于日本统治时期的一个民间酒厂
"埔里制酒株式会社",后日本收归公有,称作 "埔里酒工厂"。45年光复后收归
"台湾省专卖局”。至今的历史也不短了 。
何明华收藏最久远的一套小酒,是上世纪70年代的山西汾酒,瓶身上有竹叶青、汾酒、白玉兰、玫瑰4个名称,每瓶30毫升,造型典雅别致的精美白瓷瓶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。
我喜欢酒,更喜欢附加在酒身上的文化,孜孜不倦地制造酒心情文字,以文学的语言再现乐酒者观察点,每每与历史与现实对上火,肯定是件比喝实体酒更开心的事。
埔里酒厂初期以制造糯米酒、米酒、太白酒、清酒为主
14年来,何明华也总结了些收藏经验。他认为,收藏小酒的容积通常以小于100毫升为佳。除了要看酒的品牌、品级外,要重点关注酒瓶的艺术造型以及用料,水晶、瓷瓶会比玻璃瓶好;还要看酒的历史,年代久远的小酒即便酒挥发殆尽,只要品相保持完好,依然很有收藏价值。
因为弄酒方便,周围喝酒者众多,不但可从酒里找感觉,也能在酒者身上找出入,我的乐酒文化很接地气。当要好朋友调侃我:人家把酒喝进肚子算完事,你却把肚里酒变成文化水,小心你的文化里有别人的影子。
我笑答:乐酒方式众多不一,谁让弄瓶酒这么方便,谁又让喝酒的人这么多!我写了若干酒话不假,绝对没有周边的你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后来利用埔里爱兰天然泉水试制绍兴酒,至1952年终始绍兴酒制作成功
据说老蒋的重要宴席用酒都是这里提供的
。馆里墙上有各种“酒歌”,拍的不是很清楚,就摘抄几首出来。
有文绉绉的,
“风来隔壁千家醉,
雨过开坛十里香。”
“竹叶杯中,梦里溪山闲送绿,
杏花村里,一帘风月独飘香”
有老庄式顿悟的,
“为人忙,为己忙,忙里偷闲喝杯茶去,
劳心苦,劳力苦,苦中求乐拿壶酒来。”
有打油逗趣的,
“好酒沉瓮底,好戏在后尾。”
“喝酒就要喝个醉,
你不醉,我不醉,
这么宽的马路谁来睡."
最有意思的是有几首必须用台语来读才能读出味道:
“无钱共查某讲无话,
无酒共神明跋无杯。”
(意思是没钱女人懒得和你讲话,没酒在神明面前也抽不到好签。)
“酒醉心头定,酒疯没性命。”
“讲到呷烟,介不好;讲到呷酒,我著气
生赢鸡酒香,生输四片板
酒饮落喉咙,互你庇荫好后头。"
“薄薄酒,食物醉
药物医假病,酒物解真愁。”
........
讲了这么多吃酒话,其实我一点也不懂酒,我真的是来看酒瓶,拍酒缸的。
不要怀疑,本文全部的瓶瓶罐罐,大缸小缸都是我在这个酒文化馆拍的!
有点酒瓶就缸博物馆的嫌疑哈。
上不了酒,上酒缸,上酒瓨 (就是厦门话读酒干,酒瓶意思哦)
其实这些瓶瓶缸缸,就代表着埔里酒厂的各个主打酒品种了。爱兰白酒,清酒,绍兴酒,台湾啤酒。
我拍缸缸罐罐的时间里,老妈在楼下喝了好几杯用100%绍兴酒熬制的鸡汤,大大的赞呀。
状元红,就爱状元红!最爱状元红!醉爱状元红!
请加关注,谢谢。
本文由澳门金莎娱乐手机版发布于人文风俗,转载请注明出处:老人14年收藏500余种迷你酒,简单的答案是